#养生

什么,现在冬季越来越容易上火?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青春美丽嘎啦豆、还有牙龈出血肿痛等等都在告诉我们,又上火啦!冬天不能吃火锅,温补一点儿的牛羊肉也不能多吃,补品更是不能吃,这些统统都容易引发上火!
其实,这多半是虚火。是长期以来没有避忌寒凉,导致大量寒湿入体,中焦拥堵、肾气受损。所以,才会有上半身火烧火燎、下半身如同在冰窖的症状。这个时候如果用寒凉泻火的药物去灭火,反而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即是进入虚上加虚、寒上加寒,火越来越大,中焦越来越堵的状态。
而从根上调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引火归元!把集中在上半身、头面部的虚火引下来,温补元气、交通心肾。
一、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
“引火归元”这个词是中医概念,更是道家的养生概念。是针对身体出现虚火上浮、火不归元、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一种养生、调理的方法,也被称为导龙入海。引火归元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浮火”等。命门相火与心之君火相通,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君火是由相火派生的。
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朱丹溪著《相火论》,提出相火即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张景岳则发展了朱丹溪相火论,谓“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
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肾藏真阴而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若肾的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火不归元病理状态。

二、为啥冬季尤为强调要引火归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逆之则伤肾。”时值寒冬,人体的元阳之气以潜藏为顺,以不能潜藏为逆。
肾中阳气,又名元气,真火,相火,命门火,龙雷火,无根火,阴火,虚火。种种名目,皆指肾中一阳。《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心火动而不息,相火静而守位。阳气即是人的生命之火,常态下应在内、在下位,潜藏在肾水中生生不息。
冬季时体内阳气的常态是“龙潜海底”之象。“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主藏精,精气若不能归根潜藏,来年的春天就容易得春温等病。如若冬季时节肾阳飞跃出来在外,发而为病,名为元气不纳。即是指肾中阳气离家出走,浮游于外而不能归,导致虚火从生。
病因有阴虚和阳虚之别。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虚火之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其中,第二种为阳气衰败,阴盛格阳于外,多为急危重症,相对少见。
此外有“气不归元”和“水不归元”。前者的临床特征是:喘气从脐下逆奔而上,哮喘汗多不收,虚里其应动衣。呢逆声从丹田出。气呛作咳,或冲气逆上,咳不得卧等诸种气上逆的表现,脉两寸虽浮大而双尺按之如无。气不归元多为上盛下虚、下虚上竭或上假热下真寒等复杂危重证,辨证为肾属水肺主气,气为水母。肾虚不纳气,宗气上泄为咳喘。
“水不归元”的临床证候特征是:头晕仆地、痰诞上涌而咳吐不止,或头面肢体浮肿、中焦痞满、六脉洪数而虚﹑或洪大重按全无。其病机为命门火衰,脾土虚寒、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而生。治疗当温补脾肾﹑运化水湿。
三、虚火在外,上热下寒都有哪些表现呢?
上热很好理解,除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些症状,还有背部易发痘疮,常有热气上涌之感,易发偏头痛,易心烦失眠。而下寒则是小肚子凉、后腰凉、屁股和大腿后侧冰凉,下肢通常感觉很冷,还经常会有痛经的的症状。喜食温热、不耐寒凉。
伸出舌头看通常是舌质偏淡白,但舌尖红,舌两边红,情绪上容易性子急、焦躁,还易情绪化等等……
四、如何引火归元
1、药物方面
枸杞、百合、附子、五味子、熟地等药材都可缓解引火归元症状,但首推是肉桂。
肉桂,辛甘大热,入肺、脾、心、肾、胃诸经,是桂树的表皮,以其厚且油多者为佳品,故又称油桂。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效,还有温通经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其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源。它是许多温中散寒大辛大热之药中善动的一味,其“引火归源”之说常见于明、清的医籍中,吴仪洛《本草从新》中称肉桂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源”。
肉桂善补下元真火,可浮火下降,可有效治疗肾的虚火上升,即是引火归源。桂皮具有“热而善动”的特点,是历代医家作为引火归源的常用药。但临床用药需遵循医嘱。
2、食饮方面
食疗多以汤液为主,以增加体内的津液,让虚火得以顺降。乌梅冰糖水就是不错的选择,乌梅和冰糖能起到酸甘化阴、收敛虚火的作用。此外还有三豆饮,其中黑豆和黄豆能起到养木气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的作用,而绿豆则可以养木养中,兼清肺热。

3、养生导引方面
可以多用艾叶水泡脚,泡完脚以后进行拍打涌泉穴,用小刮板刮昆仑穴、足三里穴、揉捏五个脚趾、轻捶脚后跟等,都能起到的疏通气血、温补元气、引火下行并回归元府。
揉腹,即是疏通中焦,是很有效的“引火归元”手法。每天睡前或晨起前揉腹,可使内脏的气血运行通畅,元气充足。上下通和,升清降浊,去旧生新,外感的各种邪气也可以驱除体外。揉腹时最好要轻柔舒缓、力道适中。既可以画圆圈揉、也可以从上往下捋、还可以从两旁往中间挤等等,总之手法多样、适己为佳。
敲胆经,手握空拳从大腿外侧裤缝方向往小腿方向叩击,可以略微带点儿力道。左右腿轮流敲击,以五到十分钟为宜。此动作尽量在白天做,夜间不要做,以免鼓荡起气血影响睡眠。足少阳胆经从头走向足,以下行为顺,但此经容易郁结不通,导致虚火上炎。通过敲打,可以使其通畅、气机下行、虚火收敛归元。
踮脚行走或翘起脚尖走路,此法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温补肾脏、改善肾功能,还能保护心血管健康、有效疏通腿部经络气血,锻炼小腿肌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等作用。在安全的前提下,这两种踮脚走路方法可交替进行,练习频次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在坐卧时,用力练习踮脚尖或勾脚尖。
金鸡独立,即是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可展开平举,双目微闭。站立时长依个人能力酌情把握,双脚交替练习。初学者可睁眼站立,以安全为前提。练习此动作人体的气血会往下走,促进心肾相交、引火归元。
道家的养生功更是有利于平衡阴阳气血,引虚火下行回归丹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嗣汉天师府道医研究院学习,如五气朝元养生功等。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冬日里要早睡、饮食方面不要太重口、情志方面要舒畅豁达。相信经过这一冬的调理、培补元气,来年开春还真的可以上山打虎呢!

文字整理/华若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漫谈冬季如何引火归元发布于2024-01-26 12:18:58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