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饮食文化中,豆子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代的“菽”,到现代的各种豆类,它们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你知道吗?豆子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太阳黄经达300°,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为“大寒”。《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就要到来,冬去春来,又开始新一年的节气循环。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有“数九寒天”之说。宋代文人邵雍作《大寒吟》,生动描述了大寒节气之冷:“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一、节气三候

大寒节气有三候,分别是“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一候·鸡始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寒冬走到尽头,母鸡已经提前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开始孵小鸡,孕育新生命。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天越寒冷,越是厉猛,盘旋空中,猎食御寒。

三候·水泽腹坚:大寒之时,寒冷已极,河川的水结冰直透水底,如同冰冻入腹,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层。

二、节气习俗

食糯——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大寒又是一年中极冷的一个节气,所以在民间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品腊味——“腊”本义是“干肉”,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小朋友们通过品尝“腊味”,感受冬天的时令特点。

祭灶神——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又称“交年”或“小年”,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祭灶时,把糖溶化,涂抹在灶王爷嘴上,期待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食腊八粥——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大寒节气相邻,这一天人们会熬制腊八粥。腊八粥是用五谷杂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制而成的美味食物,寒冬喝腊八粥,既可驱寒保暖,又能滋补身体。

三、节气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的时间段,民间常说“三九四九冻死狗”,“三九四九冰上走”,可见其寒冷程度。此时的养生,应顺应自然,防寒保暖。

起居调养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期间,冷空气相当活跃,不应扰动阳气。因此,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上班族在午时最好小憩一会以养心,利于下午的工作。至于防寒保暖,遵循“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易受寒邪侵袭,出现头晕、背疼、怕冷等不适症状。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也会导致寒邪入侵,因此大寒时节衣着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此外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运动

民谚有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足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但大寒时节寒气盛,应避开早晚寒气最盛之时,选择阳光较好时适当外出运动,若户外污浊,能见度降低,应选择室内运动为佳。此外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扰动阳气,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就可以了。室外运动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以免伤津耗气,不利于养生。

情志养生

中医角度而言,不好的情绪如过怒、过悲、过思虑等都会影响人体脏腑的正常功能,因此,调摄好情志是非常重要的。在寒冷的冬季,应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心平则神安,忌大喜大悲大怒。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或下午,应多到外面晒晒太阳,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晒太阳也有讲究,一般来说,应重点晒头顶、后背等部位,时间为每天晒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防寒保暖

大寒是天气寒冷至极之意,寒气无孔不入,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外出时帽子、手套、围巾、羽绒服都要备好,尤其是保护好头颈部、腰背部和腹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颈处也最易受风寒邪气的侵袭,若防护不当,容易出现感冒、流涕、头疼等症状;腰背部为督脉、带脉所行,“腰为肾之府”,腰背部受寒则会引起腰背痛;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也易受凉,若食了寒凉生冷食物,或受寒风侵袭,会造成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腹部受寒也是造成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的一大主要因素。

俗话有:“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生姜、艾叶、花椒、当归等中药煮水泡脚,可起到驱寒散湿、活血通络之效。特殊冬天脚冷的女性朋友,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文字整理/华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节气养生|大寒:时处三四九,寒尽春将生发布于2024-01-26 12:04:55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