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

↑↑ 健康养生,福泽一生 ↑↑


2021年三伏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夏季到来,很多人热切地加入到 “冬病夏治” 的养生队伍中,希望通过调理,身体能够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三伏天,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营养吸收,是祛寒的最佳时期。此时调理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改善不适的症状。

《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 “春夏养阳”。冬天的潜藏病灶,在夏天通过扶阳排寒,一举歼灭,达到 “冬病夏治” 的效果。


三伏天扶阳,排出一身邪气

三伏天 “风、寒、暑、湿、燥、火” 六邪旺盛混杂。运用三伏天,在阳气最旺的夏季扶阳,对经络腧穴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使全身气血充盈,直达深处,标本兼调。

中医讲:“血遇热则行,经遇热则通,寒遇热则温,湿遇热则散,风遇热则出,火遇热则解,痰遇热则化,虚遇热则壮。”

三伏天扶阳的好处

温肾壮阳、元气充足

驱寒除湿、温通经络

扶阳补正、回阳救逆

三伏天扶阳有如神助,此时不扶阳,更待何时?

三伏天日常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三伏天调理妇科病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三伏天调理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三伏天调理腹泻胃寒

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三伏天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问题。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

作用:加速血液循环、美容养颜。

三伏天调理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颈椎病、落枕等问题。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利湿。

三伏天调理皮肤问题

夏季湿气重,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对于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用艾灸来治疗。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三伏天调理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天扶阳灸注意事项

施灸前,保持心情平和,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

施灸时,如出汗较多,则是寒湿外排的现象,宜适当补充水分。

施灸后,毛孔舒张,宜避风寒,以免受凉。

施灸后,最好隔四小时后再洗澡。

施灸后,困倦乏力,是身体正在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宜劳动。



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建议仅供读者参考,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或处方,未经专业指导请勿贸然尝试。读者应谨慎评估自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节气养生,中医节气养生,时令养生脊柱侧弯矫正颈肩腰腿痛颈肩痛’相关知识



"凤协鸾" 和 " " 

喜欢的话分享转发吧

脊柱侧弯强制性脊柱脊柱炎强直性脊柱脊柱弯曲脊柱侧弯矫正颈肩腰腿痛颈肩痛’相关知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冬病夏治” 宜排寒发布于2023-10-28 20:18:26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