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又名 “火罐气”,古称 “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的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吸附于皮肤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后世医家在不断扩大治疗范围,使拔罐法应用临床各种疾病,成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拔罐法作用于皮部 “络脉”,如《素问·皮部论》曰:“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又 “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这说明外邪由皮部、浮络、络脉、经脉入侵人体而致病。故拔罐法可通过局部的络脉、经脉和腧穴的良性刺激而起到治疗作用。拔罐适应范围很广泛,由于拔罐面积大,包括腧穴、络脉的治疗作用,临床各科均可应用。正确使用 “拔罐法”,其主要作用可有以下几点:温经通络、疏风散寒、祛除湿邪、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热泻火、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平衡阴阳。
《素问·调经论篇》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所以拔罐也要依据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的原则。临床根据病情或病变部位,选取不同大小的透明玻璃罐,采用闪火法,辨别虚实运用补泻法进行施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又称坐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皮肤可出现潮红、瘀血等,一般留罐时间为 5~15 分钟;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症。- 虚证:选用适宜中、小火罐,或用大火罐疏排法,火罐吸拔力要小,留罐时间稍短,为补法。
- 实证:选用大火罐,多罐密排法,火罐吸拔力要大,留罐时间稍长,要达到一定的刺激量,为泻法。
选用适宜的玻璃火罐,罐口较厚、光滑,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一层滑润油脂,也可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液或红花油等,将火罐吸到皮肤后,以手握住罐底部,再反复上下或左右推位移动,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胸部可选择小口径火罐顺应胁肋骨方向推位移动。- 虚证:顺经走罐。以火力小,轻吸快推刺激量较小,同部皮肤出现潮红即可,为补法。
- 实证:逆经走罐。以火力大,重吸缓拉刺激量较大,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罐痧,为泻法。
此法既有拔罐的作用,随之罐痧的出现又兼有刮痧的效果,增强拔罐对机体的刺激量。适用于气血瘀滞、火毒内蕴、脏腑病证、顽固性失眠、风寒湿痹等症。刺络出血与拔罐相结合的拔罐法,临床较为常用,适用范围广泛。先将选定的穴位或部位,用粗毫针或三棱针轻微点破皮肤(络脉)出血,接着在出血处拔罐,视出血量多少,可留罐 5~15 分钟。- 虚证:轻刺(孙络)皮肤红润,或稍见血点状。以火力缓,吸附力轻,罐内稍微出血,皮肤潮红即可,为补法。
- 实证:根据病情,采用中刺以轻微出血,或重刺点状出血为度。以火力大,吸附力紧,每个罐内出血量约 1ml 左右,病情重者出血量可以多些,为泻法。
刺络拔罐,可疏通经络中瘀滞及气血不畅,清热泻火,祛邪解毒,调整脏腑功能和虚实夹杂之证,使壅滞等有害病邪毒素“邪出有路”。选取穴位或部位,将火罐吸附皮肤后,立即拔起,如此反复多次地吸住拔起、拔起吸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出现罐痧为止。- 虚证:火力小,罐口吸附力轻,反复多次吸拔,使局部微红或潮红即可,为补法。
- 实证:火力大,罐口吸附力紧,反复多次吸拔,使局部紫红或出现罐痧即可,为泻法。
闪罐吸拔时,通过局部络脉或穴位一紧一松的反复热刺澈,可通畅脉络、运行气血、调节虚实、平衡阴阳。适用于风寒湿痹,局部疼痛、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及不宜留罐的病人。又称留针拔罐,是用毫针刺入一定穴位或部位得气后留针,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上火罐,待火罐留到一定时间,将罐起下,然后将毫针起出。操作时注意针柄不宜太长,以免碰触罐底使针刺过深,对胸背部要慎用,因拔罐时易使针体深度改变,避免发生意外。补泻法可根据火力大小、皮肤颜色深浅、留罐时间长短而定。此法具有针刺与拔罐双重作用,适用于顽固性疼痛、风寒湿痹等。
在拔罐过程中,或起罐后,罐口内局部皮肤多出现潮红、紫红、紫黑、水疱等,属于正常病态反应,一般在 3~5 天后可自然消退,其主要病态反应有以下几种:一、拔罐局部皮肤出现鲜红颜色,多为风邪初期侵袭络脉,外邪滞留于经外皮部浮络之中,或者阴虚表现。二、拔罐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为寒邪;紫黑色为气滞血瘀之征;若紫黑色且见有斑块,为火毒、实热证、寒凝血瘀等。三、罐口内皮肤微有发痒为风邪;若罐内出现水气或水珠者,多为湿邪盛。五、在留罐时,若皮肤出现发痒刺痛感觉,可能即将出现水疱,或者体内风寒湿邪气盛。需要详细观察罐内皮肤情况,留罐时间可稍短。六、拔罐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多为寒湿邪气盛,或者火毒。有的拔罐 3~5 分钟即出现水疱,多为体内有火毒或湿气盛,或络脉湿邪溢满,或因卫气不固。若火力过大,罐口吸附力紧易出现水疱;留罐时间过长易出现水疱;但无病则很少或不出现水疱。大的水疱可用针刺破放出液体,小水疱可以自然吸收,一般不易感染。水疱内液体颜色清淡而透明者,为寒湿盛;颜色黄者,为湿热盛;颜色紫暗者,为气滞血瘀。拔罐出现水疱的作用类似于直接灸法,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不同,罐内局部皮肤出现不同的病态反应。因此,掌握好拔罐的补泻法和一定的刺激量,可提高临床疗效。
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建议仅供读者参考,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或处方,未经专业指导请勿贸然尝试。读者应谨慎评估自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长按下方二维码,预约您的专属服务。
"凤协鸾" 和 " "
喜欢的话分享转发吧
‘脊柱侧弯强制性脊柱炎脊柱炎强直性脊柱脊柱弯曲脊柱侧弯矫正颈肩腰腿痛颈肩痛’相关知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细说中医拔罐法发布于2023-10-28 19:18:24